是什麼讓人有「遠見」?

有些人可以特別有遠見,他們善於規劃未來,總是比別人想得更遠、更周到。儘管事情發展不總是與計劃相符,有時他們需要繞個道,但他們通常都能在最終達到目標。

這裡所說的有遠見,我指的除了是想得遠之外,也指擁有「長期忍耐誘惑以完成長遠的目標」這一能力,擁有實踐遠見的能力,若沒有這一能力就算不上真的有遠見,而只是「對未來有想法」罷了。

那麼,是什麼決定了一個人更可能有遠見,另一個人則不那麼有遠見呢?

閱讀全文〈是什麼讓人有「遠見」?〉

「自信」與「過度自信」

要判斷一個人是否「過度自信」,一個比較粗略的判斷方法是把「實力」和「目標」進行對比。

例如,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說他有信心推動火星殖民時,我們會認為那是一種自信的表現,他的確有實力做到,至少他是目前最有可能做到的人,如果你想投資火星殖民的計劃,你會投資給馬斯克。

但如果是某個完全沒有航太領域經驗的年輕人說他有信心推動火星殖民,我們則會認為此人只是過度自信而已,並不值得相信。就算你多麼想投資火星殖民的計劃,你也不會想要投資給他。

那問題來了,如果我說的這位年輕人其實就是伊隆·馬斯克年輕的時候呢?

馬斯克在他還沒獲得今天的成就、還沒創立 SpaceX,甚至沒有任何航太領域的經驗之前,就有想過要推動火星殖民,但對這個時期的馬斯克來說,這樣的目標無疑是過度自信的表現,當時的他根本沒有能力去完成這一項任務,而且他也無法預知自己會在未來有多大的影響力,他甚至都還沒想清楚具體要如何實現這個目標。

我們應該判斷這位年輕的馬斯克是自信呢,還是過度自信呢?

閱讀全文〈「自信」與「過度自信」〉

有意識的從眾,有策略的叛逆

如果有人向你介紹自己時說:「我是小張,我喜歡從眾,也總是隨大流。通常情況下,我都不會花時間去自行判斷是非,我知道只要跟隨多數人的決策就對了。」

你肯定會覺得此人很難有出息,沒有個性,而且心頭難免對他產生鄙視之意。

但如果你在街上看見某家小食店的顧客大排長龍時,你卻不會鄙視那些排隊的顧客,儘管他們之中有許多人也是「隨大流」的排隊,你甚至會參與一份,或至少感到由衷的好奇:「真的有那麼好吃嗎?」

這意味著,我們對於「從眾」的概念是很矛盾的,我們一方面認為從眾這詞是帶一些貶義的,另一方面我們又無法抑制自己的從眾意願,當同事們異口同聲的說午餐要吃快餐時,你就算不怎麼想吃快餐也不會提出異議。

所以現實世界的情況是這樣的——我們在表面上認為從眾行為是帶貶義的,至少並非值得讚賞的,但具體到個人行為時,我們又在大多數場合之中選擇了從眾。我們口頭上欣賞的獨特個性,無畏的叛逆精神,反而才是日常少有的。

原因在於,從眾能讓我們減少許多麻煩,降低不必要的摩擦,一個人就算一輩子都只懂從眾也沒什麼關係,從眾者一樣能過上不錯的生活。

但我認為,人生之中,好歹也要有一次轟轟烈烈的叛逆。

有策略的叛逆。

閱讀全文〈有意識的從眾,有策略的叛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