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HINK 學習型社群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達到的目標,有自己想完成的事情。

一般而言,我們會透過親自去學習、閱讀、實踐、探索、試錯,從而讓自己得到提升,獲得突破困境的能力,最終達成目標——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在用的方法,也是 4THINK 部落格和《深度學習的技術》一直在探討的方法。

但還有第二種方法:找到和你有過同樣困惑的人,找到克服過這些困惑的人,並在他們的身上學習,以此節省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的浪費。

簡而言之,就是透過與你一樣努力向上、志同道合的人連接,以達到個人成長的加速。

本社群想要做的,就是提供你第二種方法。

當然,我不打算像一般的社群做法,只是將人們單純的聚在一起——那充其量是烏合之眾而已。

具體而言,4THINK 學習型社群會透過以下方式,為會員們帶來實際的、穩定的成長進展:

 


你的專屬智囊團

 

一項有趣的研究顯示,你的「強關係」,亦即那些你常接觸的、熟悉的、你日常社交圈子之內的人,能給予你有價值的資訊往往較少,較難幫助你突破困境。

相反,你的「弱關係」,亦即那些你認識,但生活在你日常社交圈子之外的人,卻更可能為你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幫助你突破困境。

這聽起來有違直覺,但其實背後的道理很簡單:

「強關係」雖然會很熱心的幫助你,但由於你們生活在同一個圈子裡,他們知道的東西,你往往早就已經知道,因此他們提供的資訊對你來說並不陌生。

而「弱關係」雖然在你日常社交圈之外,但他們卻也更可能處於你熟悉範疇之外的領域,他們更可能掌握你不知道的資訊,因此更能提供你新機會,帶給你從未有過的思考角度。

借助「弱關係」的力量,能為你帶來突破困境的方法,甚至能為你開拓新的可能性。

但是,要怎樣才能獲得這股力量呢?

首先,你得建立足夠大的「弱關係」網絡,而這正是社群最基本、最可靠的功能。也是普通社群裡唯一的功能。

其次,要讓「弱關係」的友人幫助你,你最好曾經幫助過他們,這樣他們才會願意幫助回你。

因此,我在 4THINK 學習型社群裡建立了一個版塊,專門讓會員在裡面互相提問、尋求意見與解答問題——提問與解答是最簡單的互助行為、廣結善緣的好辦法,每當你回答了他人的問題時,你其實就等同於建立了一道弱關係。

你可以把你想不通的問題、人生困境帶到那裡提問,讓與你一樣喜歡思考的人提供意見;你可以在那裡為有疑惑的人解惑,由此建立一道一道的關係。

我將這一版塊稱為「智囊團」

所謂智囊團(think tank),通常是大人物(例如一國的總統)才能享有的特俗待遇。在每一位總統的每一項決策背後,都有一班聰明人為他提供意見、出謀獻策,而這班隱藏在總統背後的人,就被稱為智囊團。

當然,我們都不是什麼大人物,不可能特地的建立一個專屬智囊團來為自己提供意見。

但當我們在同一個社群裡,透過基本的互相幫助,互相解答彼此的疑惑時,

大家就是大家的專屬智囊團。

 


有一種派對,叫做讀書會

 

閱讀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也因此,閱讀有時會讓人感到孤獨。讀了一本好書卻沒有可以分享的對象,就好像開了派對卻沒人參加一樣——無人與你分享喜悅。

所以,讀書會早在幾個世紀以前就已經出現,這不是沒有原因的——讀書會,就是愛書人舉辦派對的方式。

與一般的讀書會一樣,我們社群裡的讀書會也有自己的目標與名稱,它叫做「智讀會」——以增進思考為目標的線上讀書會。

每兩個月,我們會在這版塊開始一本好書(由我親自挑選或社群投票),一起閱讀與探討書中內容,分享感想、心得與筆記,討論如何實踐書中的知識等等。

這一過程能讓我們達到增進思考的目的,而其背後的道理很簡單:

眾所周知,不同的人讀同一篇故事,會產生不同的啟發;不同的人看同一套電影,會產生不一樣的感觸;不同的人聽同一首曲子,會產生不一樣的舞動。

同理,讓不同的人讀同一本書,會產生不同的心得、思考、感想。

而讀書會的用處就在此——與大家共讀同一本書,你會在這過程中發現你以前的閱讀盲點,你會從他人提供的角度裡發現新的理解,你會用不一樣的心情去品嚐一本書,你會習得從書中提煉出更多精髓的能力。

到最後你會發現,你的收穫不會只是多讀了一本書。

你還會從大家的身上學會,如何思考一本書。

 


面對生活這一道難題,我們選擇作弊

 

一個人若從不認真思考「如何改善生活」這一問題,也不主動尋找能實際改善生活的方法,那麼他就會反被生活牽著鼻子走,或總是重複過去的無用功。

社群添加了「生活改善計劃」這一模塊,其功能很簡單:每一季,我們集思廣益,思考如何改善生活中的一面。

我們會在每一季針對不同的主題進行討論,你可以在這裡發表有關主題的一切問題,也可以是單純的技巧、知識、想法、實踐、計劃分享,獲得他人提出改進的意見,或在解答他人的生活問題時反思自己。

接著,當然是試著把學到的都實踐到現實生活裡,在這過程中,你若在實踐時遇到困難或疑問,就再在這裡提出問題並進行更深入一層討論——讓「生活」這一道難題變得容易一些,如同考試能隨時作弊。

以下是四季主題列表:

1月 – 3月:探討、制定或修正你的「人生意義」「人生目標」

4月 – 6月:探討如何增進「身心健康」「生活質量」

7月 – 9月:探討如何優化「個人成長」「學業事業」

10月 – 12月:探討如何改善、增進你的「人際關係」「兩性關係」「家庭關係」

當然,你可以在任何時候在此板塊討論任何以上主題,但我們會在相應的時間段重點討論當季主題。

選擇這四個主題的原因很簡單:

他們都與幸福生活有關。

 


人生裡,至少要有一位智友

 

什麼是智友

所謂智友,就是那個能與你深談知識、思想碰撞的朋友;那個聽得懂你提出的問題,並給予觸動你心靈深處的回應的朋友;那個可以給予你真誠批的評、指出錯誤,並提供改善意見的人。

識別智友的方法很簡單,因為智友之間的對談與普通朋友不一樣。

智友鮮少寒暄,而且總是直入要點,談論的態度真誠、大膽而毫不虛偽,談論時雙方不斷的拋出問題與思考,竭盡所能的用知識、經驗、觀點來轟炸對方的大腦,並且能在對方比自己有理時,承認自己的不足、虛心學習,足夠成熟而不會把討論看作是比賽輸贏。

智友喜歡談理想目標、談知識實踐、談思想觀點、談應對生活的對策,不介意把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說出來,而且常常會主動的把話題往深處推進。與智友的談話會讓人感到心靈充盈。

吃喝玩樂的朋友可以有很多,數量基本沒什麼上限。相比之下,身邊的智友往往很少,甚至沒有。

我很榮幸自己的生活裡有一個這樣的智友,而且當我發現許多人不曾有過這樣的朋友時,我覺得自己更幸運了。

於是我想,若你能在本社群裡遇見(我們有版塊專供大家徵智友),並結交到至少一位這樣的朋友,那麼這就是本社群最大的榮幸了。

日後哪怕你離開了,你也還能與這一位智友保持聯絡,與他一起終生學習、互相激勵。智友帶來的價值,是可以一輩子都發揮效果的。

人生裡,至少要有一位智友。

 


加入 4THINK 學習型社群

 

 

從每月 NT$ 166 起

加入即可獲得

向「智囊團」尋求意見的權利

在「智讀會」與愛書人共讀書籍

與同儕們一起制定並實踐「生活改善計劃」

結交人生中第一個「智友」的機會

和你一樣力求上進的人一同成長、進步

【加入社群】

 


補充說明

  1. 當然,我也會踴躍參與論壇裡各類交流,成為你的智囊團的一員、與你共讀一本書的書友、與你一起改善生活的戰友、與你一起討論思想知識思維方法。

  2. 社群將會在以 Discourse 技術搭建的論壇上,進行討論與交流。點擊這裡可以查看論壇的Demo。

  3. 智能手機、電腦和平板電腦皆可登入論壇。

  4. 購買社群會員資格後,即可登入 https://forum.4think.blog/ 開始交流。

  5. 未來將為論壇開放更多的功能,線下聚會(未定),論壇將隨著社群氛圍而進化。

  6. 若有任何其它疑問,可以到 4THINK 臉書專頁詢問。

  7. 訂閱的三十天后自動續費,你可以隨時到這裡取消訂閱。

 


我們為什麼要在一起?

 

我早在上一年就答應過一些讀者,我會為 4THINK 建一個學習型社群,但這件事一直被擱置,因為我心裡還有猶豫。

我猶豫的原因很簡單:我看過的絕大部分學習型社群最後都成了「死群」、「廣告群」、「灌水群」,裡面的人還在,但大家已經停止了有意義的交流。

據一位資深社群經營者統計,99%的社群最後都成了死群,只有1%的社群能維持高質量、常青、會員們收穫豐盈。

換言之,本社群會逐漸沉寂並最終成為死群的基率是99%——這足以讓我猶豫建群到底有什麼意義,如果明知道會失敗,那麼為什麼還要開始?

每想到這一點,我就把建群的事一再擱置。

直到有一天,我讀了吳軍《矽谷來信》的一篇文章後,我的心中才有了答案,他寫道:

大約20年前我剛到美國不久,聽了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教授的講座,他講實驗物理最後能做出重大發現的概率其實很低,但是再小的希望也是希望,只要它不是零。1%的可能性在大家看來非常小了,但是這個成功率對於做實驗的人來講是極高的。如果覺得希望小於1%就不做了,那麼今天幾乎所有的重要實驗都不會有。

在丁肇中教授眼裡,只有毫無希望和存在希望的事情,而不能以希望的概率去決定某件事情做還是不做。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原因是通過實驗發現了粲誇克(J子),從而使得物理學關於粒子的基本模型得到完善。這個實驗當時成功的可能性恐怕要用萬分之幾來度量,但是顯然不能因為成功的可能性小就不做實驗了。

這句話我後來一直記在心裡,很多時候那些事先看似希望渺茫的事情我還是去做了,有些沒有做成,但是凡是做成的影響力很大的幾件事,其實都是一開始覺得希望很渺茫的。

大多數成功概率高的事情,都因為太容易而變得不值得去做。反之,那些低概率能獲得成功的事情,才是值得去做的事情。

當然,讓社群成為前1%的高質量社群,這不是我一個人能辦到的事情,還需要你的參與、大家的參與。

不過,搞清楚了這一點只是讓我們獲得了開始的理由,但並不會讓事情容易一些。雖然會盡力,但要抱著向死而生的心態開始。如果某一天社群沉寂了,那麼它消失的時候就到了。

其實仔細一想,絕大部分的社群最終會步入沉寂才是符合常理的,畢竟天下無不散的筵席,人們相聚在一起,互相交換一些東西後,又分道揚鑣、各自精彩。

如果明知道會分開,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在一起?

可能是為了成長。

可能只為了過程。

可能不為什麼,只為與你相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