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的魔鬼式思考

有時候,我們會被眼前的迷霧、假象、錯覺蒙蔽了自己的眼睛。這時的我們看不見前方,不知道方向,我們在這迷霧之中跌倒、失敗、賠上了機會和時間。

這迷霧可能會出現在你的工作、生意、事業、人生,這迷霧可能已經發生,但你還被蒙在鼓裡。

這個時候,若你想要撥開迷霧看清真相,就必須借助一些力量。

魔鬼式思考的力量。

閱讀全文〈經濟學家的魔鬼式思考〉

智讀

何謂「智讀」?

看上面的標題你就知道,智讀是為了增進思考而閱讀,但你可能會想,我沒必要增進思考。

但更有可能的是,你覺得我沒什麼動力去增進思考。

讓我來給你一些動力。

增進思考是為了讓自己更正確的思考,而正確的思考能讓你在面對各種狀況時,找到最好的方法,做出最優的決策;正確的思考能帶來成功,並維護你所珍惜的一切,讓幸福發生。正確的思考甚至能讓你看見從未看見的可能性,無論是財富、愛情、事業、地位,所有功利和非功利的目標,都可以透過正確的思考而獲得。

說得白一點:如果你已經擁有美好人生,那正確思考是讓你維持這一切的唯一途徑;如果你覺得生活還不夠好的話,那正確思考是讓你獲得美好人生的唯一途徑。

怎樣才能正確思考?

我將告訴你確保自己能夠卓越、正確思考的方法,但在那之前,我們先做一個思想實驗:

假設你是一名來自不遠未來,並時空穿越回到過去的學者,你的任務是考察原始人的腦袋和現代人的腦袋有何不同,以及研究讓原始人變成一名現代智者的方法。你很快的就找到了一個正在打獵的年輕原始人,表明來意之後,你用他們的語言問了他一連串的問題,比如汽車有幾個駕駛盤?電腦是什麼?如何建立一個網站?

向原始人問出這些現代問題,你自己都覺得可笑,但那是實驗室要求的,所以你就照著辦了,不出所料,原始人果然無法回答這些簡單的問題,於是,你拿出了一個先進的儀器,用這儀器掃描了原始人的大腦,發現他們的大腦和我們的運作沒有兩樣,但是他的神經元明顯比我們裝載了更少的知識。

你又拿出了另外一個儀器,但這次的儀器具有讓人瞬間學習的功能,你把一個現代的網頁設計師應該知道的知識通通都灌輸給了這一位原始人,這讓他的知識水平一下子飆升到現代人的平均水平,而且還懂得網頁設計。這之後,你再問他同樣的三個現代問題,他都能一一回答了。

接著的實驗,需要你把他帶到我們生活的時代,你徵求了他的同意後,帶他穿越來到了一座現代城市,你把他安頓好後,讓他自行找工作和生存,並觀察他是否能融入現代社會。過了一年後你發現,具備了一定知識的原始人和一般的現代人沒什麼兩樣,他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成為了一名網頁設計師,他和每個人一樣,都可以正常的社交、學習、工作和思考,現在的他就像是一個城市裡的普通人。

於是你在你的筆記本記錄下這段「只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原始人也能在現代生活」,然後繼續實驗。

你找到了這一位原始人,拿出了你的儀器,把更多的知識,和社會精英們所具備的各種思維工具都灌輸了個他,這讓原始人的思想水平一下子就飆到了精英階級的水平。這之後,你讓他繼續生活在現代兩年,並承諾你三年之後會回來看他。

你跳上時光機,穿梭到三年之後,你驚訝的發現原始人已經自己創業了,他建立了一個酷炫的網站,因而累積了一定的財富、人脈和社會地位,你詢問他這兩年的生活細節,發現他變得非常有想法、有創造力、有遠見、有計劃、有執行力、有領導力、有說服力,他成為了投資者們眼中的「優秀CEO」的人物,是每個人眼中的「精英人才」。

於是你在你的筆記本記錄下這段「只要具備充足的知識,和各種思維工具,原始人也能變成社會精英」。

你接著問他現在的狀況,卻發現他創業後一直做得不錯,但卻因為一系列的非理性行為而搞得公司快破產了,例如,過度自信的把資金放在一個虧損的項目,最後更因為曾經付出太多的努力和感情而不願砍掉項目,導致公司嚴重虧損;在錯誤發生時無法接受是自己的錯,下意識的展開了長期的自我欺騙,相信自己是絕對正確的;極其害怕小概率事件,將過多的資源用以預防小概率事件的發生;還犯下過度依賴直覺、預設偏見、效度錯覺等一系列的非理性行為。最糟糕的是,他現在到處借錢,想要拯救回他公司這一爛攤子。

你當然知道他一定會犯下這些非理性的錯誤,因為你從來沒有灌輸過有關理性的知識給他,你給了他技巧和各類思維工具,他變得很聰明,卻還是會因為各種自身的思考盲點而犯傻。

於是你又拿出了你的儀器,將理性知識全部灌輸給他,這讓他一下子看見了以前無法看見的理性盲點,提升了理性商数(RQ, Rational Quotient),並極大的降低了他的非理性行為。

實驗繼續,你跳上時光機,又穿梭到了三年後,回來找到了原始人,發現他狠心的結束了以前的公司,重新開始,並再也沒犯下過去的非理性錯誤,現在的他過得非常的不錯,無論是財富、愛情、事業、地位、幸福,他通通都有,也算是一個人生贏家了。原始人看見了你之後,激動的把你抱緊,並一再謝謝你給予他的一切。

你告訴他不用客氣,因為你在他身上也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你在這一項實驗認識到,將一個一無所知的原始人變成一位現代的智者(智者是對一個大腦的最高讚譽),只需要三樣最關鍵的東西:

你拿出了你的筆記本,記錄下了這段字「只要具備充足的知識、思維工具,和理性商數,任何人都能過上好生活,成為人生贏家,智者」。

為什麼要跨學科學習多元知識?

你當然不是原始人,你是現代人。

一般來說,如果你已習得一技之長,或在某個大學畢業,擁有一份工作或自行創業,那你就已經算是一個標準的現代人,你有一定的知識,但還沒到達「充足的知識」。

但事實上,「你有充足的知識嗎?」是一個偽命題,知識和金錢很接近,似乎永遠都不會夠,你學習得越多,就越會發現自己其實一無所知,就會發現自己還有許多的東西可以學,因此充足的知識和充足的金錢一樣,很難被具體數字所定義。

但至少我們可以肯定,持續的獲得知識和持續獲得金錢一樣,是一個錯不了的行為,而且絕對會讓你的生活朝向更好的發展。

股神巴菲特最尊敬的盟友——常被稱為「站在巴菲特身後的巨人」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說過: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

可見,很有錢又很有知識的人,還是要每一天閱讀,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充足」。

但,為什麼他們要學習那麼多知識呢?巴菲特和芒格不只是讀有關投資和商業的書,他們還閱讀大量的科學、數學、哲學、文學等書籍,如果巴菲特和芒格並沒有打算要當科學家的話,為什麼他們還要閱讀這麼多與自己領域無關的書籍呢?

因為要確認一個答案是否完全正確,無論那是一個商業問題還是科學問題,都不能靠單一學科的知識來證明,而是要靠各類學科的知識「交叉互證」。

之所以單一學科給出的答案很可能是錯的,並不是因為該學科錯了,而是身為人的我們很容易掉進一個常見思維誤區——我們傾向於把我們不知道的事情扭曲成我們知道的事情,而這意味著錯誤理解了現實。

查理·芒格是這麼說的:

長久以來,我堅信存在某個系統——幾乎所有聰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統,它比絕大多數人用的系統管用。你需要的是在你的頭腦里形成一種思維模型的複式框架。有了那個系統之後,你就能逐漸提高對事物的認識。

你必須知道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並經常使用它們——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幾種。大多數人都只使用學過的一個學科的思維模型,比如說經濟學,試圖用一種方法來解決所有問題。你知道諺語是怎麼說的:「在手裡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這是處理問題的一種笨辦法。

避免這種單一思維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擁有多種不同的學問知識,建構一個精密多元的知識體系,並以不同學科的思維去思考問題。例如,當你思考該怎麼讓自己某個產品更暢銷時,你不應該只用上市场营销的知識,而應該也同時用上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這樣你的產品營銷就能更全面,成功概率更高。

接觸多元知識還能讓你像福爾摩斯一樣思考。

有看過福爾摩斯的小說和電影的人,一定都知道福爾摩斯的推理能力很強,但你是否知道福爾摩斯的推理能力從何而來?

其實一切推理主要都是建立在充足而深入的知識儲備之上,譬如說在《神探夏洛克》裡,有一段福爾摩斯從一個帽子上進行的精彩推理:「這帽子被修補過五次,每個針腳都很齊,說明他找了一位很有水平的師傅,而這樣的修補費一定超過了帽子本身的價格,說明了他非常迷戀這個帽子。但其實不止如此,如果只有一兩次補丁只能說明他是多愁善感的人,但五次?那足以證明他有強迫症。」

從以上這個推理你摸索到什麼了嗎?裡面不止包括了演繹思維這一思維工具,還包括了深厚的知識見解,其中就有帽子的價格與修補的費用、心理學的見解甚至裁縫的技巧。

說到底,如果福爾摩斯不熟悉心理學,也不知道任何裁縫的技巧與帽子的價格的話,他就不可能做出以上的推理。

同理,如果你擁有多元的知識,那你在人生的各種大小的決策之中,無論其關乎的是事業、愛情,還是理想,你都能因此而做出更正確的決定。

多元的知識無疑能讓我們看得更遠、更準、更廣,如果說「知識就是力量」的話,我想,這句話說的就是我以上說的東西。

而這也是為什麼我每一周都會嘗試解讀各種不同類型的書籍,為的就是讓自己的思考變得更多元化,更精密。

目前,我主要的選書方向比較偏向具有普世價值的書籍,也就是那些對每個人來說都很有用的書,而以下我所列出的是我會優先選擇解讀的學科,包括但不局限於:

  • 心理學(主要)
  • 經濟學
  • 神經科學
  • 生物學
  • 哲學
  • 商管
  • 其他普世知識(如歷史、解釋性論點)

這個列表會持續變動和增加。

挨隆·馬斯克 (Elon Musk) 也是一位擁有多元知識的強人,他熟知物理學、數學、化學、程序編程、經濟學、心理學、商管等等的知識,結果是他做出了許多驚人的創舉,包括但不局限於首個網上付費服務Paypal、可循環使用火箭、高效能全電動汽車、成本極低的太陽能電板。

以上隨便一項創舉都可以讓一個人的名字載入史冊,但他一個人就承擔了四項,而這裡還不包括那些他間接參與的。

他是怎麼辦到的呢?

以造一個革命性的「可循環使用火箭」為例,為什麼不是擁有最多造火箭經驗的人造出了可循環使用的火箭呢?為什麼馬斯克身為造火箭的後來之秀,能超越那些前輩呢?

先說答案:因為馬斯克更善於思考,更善於使用思維工具。

思維工具箱

在一次訪談之中,馬斯克正面回答了這一問題:

我們運用「第一原理思維」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別人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這件事情,我們就也去做。這樣的結果是只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 「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這要消耗大量的腦力。

用白話來說,就是一般人有可能太過習慣於比較,因而很容易把自己的注意力專注在已有,舊有的事情之上,而這舊有的事情有可能是錯誤的,或者是過時的,或者還不是最好的,這導致了他們持續在這錯誤的根基上打轉,也就只能產出細小的進步,而這些人之中還包括那些有知識有才華的人(比如造火箭的科學家)。

而「第一原理」的思維方式,則注重於從事物的本質重新出發,摒棄一切舊有的經驗,用最根本的知識來重建一個構想。

舉個例子:用比較思維的進行思考的人,會思考如何將咖哩雞煮得更美味,可能添加某個配料,更改某個材料。

而用而第一原理思維進行思考的人,則會這樣思考:咖哩雞其實不是咖哩雞,它是多種不同物質的組合,因此我要做的是把咖哩雞裡所有的成分分開來,甚至將之分解到分子層級,然後重新排列成新的菜餚,新的味道。

當然,這樣的說法有點誇張,但這裡主要想表達的是——就算是非常有煮咖哩雞經驗的人,如果沒有用新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就不可能有所突破。

知識和經驗固然重要,但如果沒有思維工具的加乘,那知識的效用就無法被完全釋放出來,你也就無法讓你的知識躍升到另一個境界。

而我以上只舉出了其中一個思維工具當作例子,這世上還有許多可以優化你的創造力和決策的思維工具。這些思維工具是值得每個人都擁有的,畢竟那是將天才精英和一般人區別看來的關鍵之一。

我對思維工具的收集可以說是深深的著迷,我留意一切有關思維的知識,而我目前正在製作的一個叫做「思維工具箱」的深度學習筆記,裡面就記載了所有我所知道的思維工具,並給出極其簡單易懂的解釋,未來這筆記足夠完整後會再在這裡發布。

除具備多元知識和思維工具,我們還需要另一個東西。以前面提到的原始人為例,每個人都有可能犯下非理性所導致的低級錯誤,其中包括那些有知識有才華的人,而這是因為人就算具備了聰明才智,也不代表他就一定駕馭得了自己的人性。

人性,總是會讓人犯傻。

理性商數

基思·斯坦诺维奇(Keith E. Stanovich)是一名美國著名的應用心理學家,他提出了一個叫做理性商數 (RQ)的指標。

理性商數和智商(IQ)同樣是量化認知能力的指標之一,但兩者有著根本上的差別,IQ反映的是一個人能多好的理解問題、識別規律、破解難題等等的特定智力指標,而RQ反映的是一個人能多好的自主反省、運用知識和思維工具、對抗認知謬誤、對理性知識的了解等等理性指標。

你可以簡單的把IQ理解為電腦的計算功率,IQ越高能計算的東西就越多越快,而RQ則是電腦的操作系統,RQ越高意味著系統在信息加工方面更少出錯,Bug、死機、藍屏等出錯事件發生的概率越低。

而讓人驚豔的是,有一研究顯示,在「預測事情未來的進展」「未來會怎麼演化」這一類預測問題上,「RQ更高,IQ中上」的人得分可以比「RQ較低,IQ更高的人」更好。其原因就在於RQ高的人可以更好的克服各種認知謬誤,包括預設偏見、後見之明、路徑依賴、過度看重直覺、效度錯覺、情感依賴、可用性錯覺、自我欺騙等等,而IQ更高的人就算能很好的理解問題,但在作出判斷時卻可能和一般人一樣被各種認知謬誤所干擾,從而做出不正確的判斷。

這讓許多依然認為「IQ至上」的人大跌眼鏡,但這不是說IQ高沒有用,事實上要成為傑出的預測者還是要一定的IQ的,但IQ並不等於全部。

簡而言之,一個人縱使擁有百般才華,但如果他不知理性為何物,那他就會因為種種的非理性阻礙,而無法將他的知識和思維完好的發揮出來。

值得慶幸的是,RQ完全可以藉由學習特定知識而得來,尤其是學習心理學、經濟學、哲學和腦神經科學,只要多多認識這四類知識,就能有效提升我們的RQ。而之所以有效,是因為這四類書籍都有關於人,都能指出人在理性上的缺失,我們在閱讀過程中會自然的將知識反映到自己的現實狀況,從而正確的反省自己,久而久之我們的RQ自然就會上升。

而且,就算你沒有很主動的去實踐裡面的知識,你都可以藉由單純閱讀獲得RQ的提升,因為這些知識會打開你的另一只眼睛,讓你對人事物的看法徹底改觀,從而讓你在日常決策中看見自己的盲點,不陷入盲點。當你看見了盲點,你將無法被無視盲點。(不過,我還是鼓勵多多實踐的。)

不用說,你也能猜測到我會偏愛選擇解讀這些有助理性思考的書籍,我非常喜愛閱讀這類書籍,而不是一般的勵志心靈雞湯書,我認為如果我真想要讓生活變得更好的話,我會需要更多的理性,而不是慾望和情緒。

總結

怎樣才能正確的思考?

首先,正確的思考需要不斷累積知識,「多元知識」會比單一知識更好,不要怕知識太多生命太短。

有人曾經問我,這世上這麼多書,那麼多的知識,你能夠讀完嗎?

我說肯定讀不完,但幸運的是,沒有人需要讀完所有的知識,你只需要在這知識的汪洋中,學習裡面最好最重要的知識,就已經非常足夠了。

另外,儘早的主動加快加深自己的學習效率,對整個人生與事業來說,都會產生相當的放大作用。

其次,正確的思考需要「思維工具」的加乘,思維工具能讓各類知識充分發揮效用,甚至產生躍升的作用。

一個人就算擁有再多的知識,若他不懂得運用思維工具,那也是枉然。

最後,正確的思考需要保持理性,「理性知識」可以讓我們時刻反省自己、理解自己、駕馭自己,讓自己提高RQ,不犯傻,不作死。

但人只能盡可能理性,不可能完全理性,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理性的時候,我們其實只是被自己騙了,而這也是為什麼要做到正確思考,是那麼的難。

而持續為優化以上這三點而閱讀,就是我為4THINK灌注的理念——

「智讀」,為增進思考而閱讀。

2